民國77年落成的金剛宮,是台灣第一座以四面佛為主祀神之廟宇。本寺實為台灣民間信仰之縮景:門口豎立著一尊玉皇大帝,大殿前供奉著觀世音菩薩,大殿內則奉祀主要神祉四面金剛佛。二樓可以看到媽祖、三太子、玄天上帝等,再往裡走還供奉十八羅漢、臥佛(長59.8台尺)和至聖先師孔子,再加上三樓的玉佛和土地公,四樓的彌勒佛、五百羅漢……,幾乎將民間信仰的大小神祗搜羅殆盡。雖儒、釋、道不分,卻充分反映出台灣民間信仰的原型,也吸引了不少信徒香客的膜拜,寺方並特設藝品展示館,展示木雕、奇石等各式收藏,並仿大陸北京製作了相同的九龍壁,頗能吸引遊客的注意力。
座落於富基村崁子腳四十一之三號,該宮創建人許合先生,於民或七十六年動工興建,翌年(七十七年)十月廿一日落成,是臺灣第一座以四面佛為主神奉祀之廟宇,基地自古即為「龍蝦穴」之脈穴。本寺為佛、道、儒三教並存,可說是臺灣民俗信之縮景,大門口塑立著玉皇上帝(俗稱天公)的神像,前殿奉祀觀音菩薩,後殿主神四面金剛佛,二樓則是道教天地,如媽祖、三太子、玄天上帝...。再往裡兩壁雕塑佛教護法十八羅漢,其後有著本省最人臥佛(長五九.八臺尺),以及儒家始祖至聖先師-孔子,由此可表現出臺灣民俗信仰的包容性。因此便加吸引信徒香客競相朝拜。另外寺內特闢展示木雕、奇石等各式特展,並有仿大陸北京之九龍壁,因而更添加本寺特色。
|